大家好,今天这期我们继续和大家分享文房四宝---墨。提到“墨”我们都不会陌生,钢笔用的“墨水”;我们现代人日常办公和学习都离不开的打印机,打印机使用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就是“墨”。“墨”的形态根据使用用途不同有液体状的“墨水”,也有颗粒状的“墨粉”等。但在我们古人用于书写和绘画的“墨”一般是块状的,使用时需要研磨方可使用。如果说文房四宝是文化使者,那墨就是重要的媒介,墨的出现,才实现了笔和纸的完美结合。这期我们就来聊聊“墨”的前世今生。

据《说文解字》记载:“墨,书黑也,从土、从黑。”其本意为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。最早的墨是天然石墨及矿物颜料,在距今五、六千年的史前遗址中,曾出土过不少块状、粉末状、锭条状的天然矿物颜料遗物,以及用这些颜料绘制的彩陶、研磨时使用的研石和研棒。早在商周时期,甲骨上就已经有使用墨线或朱红(朱砂)颜料书写的文字。墨按其制作,分为天然墨和人工墨;按用途可分为松烟墨和油烟墨,松烟墨乌黑用于书写,而油烟墨油亮多用来作画。

早期的人工墨,以汉代初期为代表,当时还没有固定的形制,丸粒状、块状、瓜子状等各种形状都有,质地比较粗糙。东汉时发明了墨模,出现了模制的墨锭,形制规整,尺寸增大,可以用手执之研磨。在材料上,也真正进入了松烟墨时期。到了唐末五代时期,由于北方战乱频仍,社会动荡不安,于是大批墨工举家南迁至松木资源丰盛的歙州谋生。被后代制墨家尊为“宗师”的南唐著名墨工奚超、奚廷珪父子所制墨品“坚如玉,纹如犀”、“丰肌腻理,光泽如漆”;深得李后主赏识,特赐李姓,就是后世制墨非常有名的李超、李廷珪。

中国制墨所用的主要原料是“烟”,烟是动植物燃烧后产生的气化物,遇冷后凝固成烟炱。制墨所用烟料,主要为松烟和油烟;宋之前制墨采用松烟为主,松烟的制作工序有采松、烧烟、筛烟、熔胶、和制(加入各种药材如麝香、冰片等,以及一些防腐剂如龙脑、樟脑、生漆等)、杵捣、锤炼、入灰、出灰等多道工序。为达到质轻、色重等特点,在制造松烟墨时要取肥腻、粗壮的老松枝为原料,因此许多古松被砍伐殆尽。在松烟墨原料严重匮乏而用墨需求量日益增加情况下,北宋年间由石油烧烟所制的油烟墨开始出现,使制墨业有一次得到了发展。而到了明代歙县罗小华发明的桐油燃烧取烟制墨,使油烟墨真正得到了普及和发展。由于油烟墨主要是桐油等植物油燃烧取烟,并加入牛皮胶、珍珠、麝香、冰片等名贵药材制成,因此其墨色黑润有光、馨香馥郁。程君房又首创用桐油加漆的“漆烟”制墨法,使所制的墨更为精美;有“坚而有光、黝而能润,掭笔不胶,入纸不晕”之称。自宋代以来,墨除了基本功能外,名墨逐渐成为文人案头的赏玩之物;到了明晚期更加盛行成组成套出现的墨品,它不以实用为目的,注重形式多样,图案新颖,包装讲究的“集锦墨”。清代的制墨更是多元化的发展,并涌现出了曹素功、汪近圣、汪节庵、胡开文制墨“四大家”。

墨不仅仅有使用的基本功能外,还有赏玩、收藏等功能;那么除此之外更值得一提的“墨”还是一位重要的中药。《本草纲目》称其为乌金、陈玄、玄香、乌玉玦;由于好墨中往往加入了胶(鹿胶或黄明胶等)、熊胆、麝香、冰片、珍珠等多种名贵药材,外加本身松烟炱的作用,具有止血消肿的功效。一些墨肆还专门制作药用墨以供病家、药铺所用。明清时期的药墨广为流行,当时著名的药店同仁堂每年都委托生产大量的药墨,至今仍有“八宝药墨”款的墨锭存世。

明代时期“集锦墨”的出现;装墨的墨盒也非常精致,有从东南亚进口的楠木、红木等珍贵材料制作的木匣,还有螺甸镶嵌的漆匣,各种制墨的专著也纷纷涌现。由于竞争也促使了徽墨的发展,尤其是印版的雕刻、墨品的装璜,或为名家绘图、或为高手刻版、或为巧手制盒,把制墨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峰、辉煌的时代,使徽墨超越了文房用品的范围。到了正(德)嘉(靖)年间,徽墨便形成了歙、休、婺三大派。而休(宁)派的产品则雅俗共赏,墨品华丽精致,多套墨、丛墨(集锦墨),墨面重彩饰,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。其代表人物为汪中山、邵格之、叶玄卿、吴去尘等。

天津博物馆这方”明---经之墨“;墨作圆形,四周浮雕龙纹,中间篆书阳文“经之墨”,右侧“嘉靖”二字款,背面作团龙纹。此墨下端磨过,从磨过的地方看没气孔,可见其原料细腻,质地缜密,且墨模雕刻精细。古墨鉴赏家尹润生先生在《明清两代的集锦墨》一文中曾述及此墨为:“休宁汪中山所制的墨品目繁多,至今流传下来的只见一锭,正圆形,下端磨去少许,名叫‘经之墨’,并署有嘉靖年款。顾名思义,当为经、史、子、集四种丛墨之一。”

由于中国人用墨时间非常久远,墨也由书法绘画的直接使用之物品演变成诸多不同的功能。墨也融入到了很多的词语当中,如名人的字画为“墨宝”,“赐墨”;形容这个人学识浅陋为“胸无点墨”;撰写诗文则被称之为“舞文弄墨”;戏剧人物在表演时须用墨彩勾脸画眉,故又称“粉墨登场”;而前些年零点乐队有首歌“粉墨人生”。可见我们中国人(无论古代还是现代)对于“墨”有一种不一样的情感;因此古代也将“墨”称之为金不换。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xiongdane.com/xdyp/11001.html